Jul. 01

2023

絕美之島上的文創生態

作者:陳立恆(法藍瓷創辦人暨總裁/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理事長)


七年光陰,十萬公里。

馬來西亞籍攝影師馮業輝先生的百萬張8K縮時攝影作品,加上灣聲樂團為十六點一聲道環繞式音場而再次創作的台灣經典樂曲,在一一九坪的三維空間之內,濃縮呈現出橫亙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周邊離島水域的山川歲月及人文自然,創作者們用科技與藝術為載體,演繹出屬於台灣寶島的絕美風光。

從北到南、從山到海,透過科文雙融的全新製作,將原本平面的影像轉化為五面投影、聲光兼備的全沉浸式體驗;以鮮為人知的角度,勾動著參與者們對於這塊土地的好奇、嚮往與熱愛。再加上寶島獨具的茶藝與瓷藝的氛圍烘托,這就是AMBI SPACE所試圖整合的台灣文創一隅。

疫情之後,萬象更新,台灣沉寂已久的文化創意產業正在以一種非常謙卑的姿態,重新尋求與各方協作和合,希冀能夠回到曾經的千帆競揚。作為文創產業工作者的我們,很清楚台灣文創困在一個乏人問津的角落;尤其目前處於二○二四決戰之初,一切泛政治化的支配之下,任何不能有效增加選票的人事物都被各黨各派原地邊緣化。然而,文創並不能等到二○二四之後,我們其實亟需一個能夠提升台灣價值同時又能接軌世界的文化形象,來加持台灣特殊微妙的國際地位;是而日前在工商協進會「文創產業研究委員會」上,所有出席的委員與顧問們,都聚焦在如何能扭轉台灣文創的式微困境,以及驅動市場化與產業化的多元發展。

與會的台灣設計研究院總顧問張光民先生提出,我們應該參考丹麥設計生態(Ecosystem)的做法,將文化創意產業當作一個生態系統做出通盤規畫。吾以為,這個設想或可以成為台灣的他山之石,因為北歐諸國和我們情況雷同,都是小國寡民多創新,卻無法完全依靠本土市場來自給自足,必須向外開拓市場來讓自己為世人所知;而北歐在半個世紀前就慢慢將環保低碳、生活平衡與社會慈善等ESG概念融入到設計體系中,發揚光大之後成就了一套獨特的設計生態系統,並在世界範圍內創造出極高的能見度與認同感。除此之外,台藝大校長陳志誠先生也指出,台灣需要一個能夠與國際連結的產銷平台;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女士則認為鼓勵投資創作的政策鬆綁亦是文創產業走出去的必要條件。

無論是產銷平台還是政策鬆綁,其實都是十多年來文創產業界所努力的目標。有幸到今年初,文化部與金管會終於決議將「企業促進文化發展」明確納入上市上櫃公司ESG評鑑之中,也將立法鼓勵文創產業投資適用投資抵稅。至於一個可以將設計、生產與銷售無縫接軌的國際平台,則是一個類似竹科園區的長期行動,需要相關單位主動發起,串聯起國家、企業與民間的共同協作。

台灣確實是一座絕美之島,但在大部分世人的眼中,他們看見的台灣就是科技代工以及區域危機;我們也需要一套可持續的文創生態體系,向世界輸出帶著台灣印記的價值觀與影響力。正好藉由此次將文化投入作為ESG評鑑標準之始,在這個低生育率與高失業率的滯漲時代,動員起更多的人才、資源與財力的投入;不只讓全世界看到這座絕美之島的真正風采,也是在代工與危機之外,讓絕美之島上的人民為自己創造一個別開生面的未來。

SHARE TO